新闻动态

人体对铜摄入量要求

人体铜摄入量要求

        对人体健康而言,铜是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的各项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人体对铜的需求,人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铜。美国食物和营养委员会(FNB)提出的铜摄入量范围是每人每天2~3毫克,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委员会推荐成年男子每日30微克/公斤相似.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铜参考摄入量(成人)是每人每天2毫克。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铜摄入量相对来说应当更多一些。
        但是铜摄入过量也导致急性中毒。人体急性铜中毒主要是由于误食大剂量铜盐等引起的。大剂量铜中毒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口腔有金属味,流涎,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严重腹泻。人体铜中毒的现象是很少见的。
在铜正常摄入量和产生有害作用剂量之间,有一个相对较宽的范围,加之人体有效的体内平衡作用,所以一般来说人体不易发生铜中毒.对于铜摄入量的上限,WHO建议平均安全范围上限成人男性为12毫克/天,女性为10毫克/天。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成年人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值为8毫克/天.
         铜存在于自然水体中,因而也存在于生活饮用水中。生活饮用水中的铜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水源水中的铜,主要是土壤和岩石析出的。二是水处理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可能含有铜,如采用硫酸铜来除藻。第三个来源用于饮用水传输系统的铜及铜合金水管和管件等。
由于天然水体中含有铜,而且铜已被广泛用于制造优质的水处理设备和输水管材,因此饮用水中的铜含量及潜在健康影响也引起了卫生学工作者、政府和工业部门的共同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根据铜对人体健康的效果推荐饮用水中铜的限值为2.0mg/L(欧盟国家已经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饮用水中的铜的上限为1.3mg/L,也是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依据的。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饮用水中铜含量不超过1.0mg/L,是根据感官性状确定的。
         现有关于饮用水中铜的健康效应的人群资料非常有限,且多为事故报告,其中提示人群急性中毒的表现一般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且以恶心、呕吐最早发生。在综述现有资料基础上,在国际铜业协会的支持下,开展了国际合作的两阶段志愿者试验。第一阶段由智利、美国、爱尔兰三国(共有179位志愿者)参加,开展了蒸馏水中铜的急性无作用剂量(NOAEL)的人群试验,这是一种被称之为预期双盲控制的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是水中铜的无作用剂量为4.0mgCu/L,最低有作用剂量(LOAEL)则为6.0mg/L,女性比男性敏感。有关研究的论文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规范管理毒理学和药理学”上。第二阶段由中国、智利、美国、爱尔兰四国参加,试验设计中改用瓶装水进行试验,志愿者均为女性,仍采用双盲控制的方法,并且采用3X3析因设计的方法考察剂量和饮水量对结果的影响。为了和第一阶段的实验有所比较,另外补充两个剂量以得到饮水量为200ml时的剂量反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恶心是最早出现的消化道症状,饮水量增加可缓解相同剂量铜诱发的恶心反应,随着摄入铜的剂量增加,出现恶心的反应率增加。最终结果指出:饮用水中铜的急性无作用剂量是4mgCu/L,恶心反应的阈剂量为5.3mg/L。
        这是迄今对饮用水中铜引起急性胃肠反应阈值的最科学最全面的研究。上述试验结果已经引起了国际卫生组织、美国环保署、欧盟委员会和其它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的广泛关注。试验结果表明,WHO所建议的生活饮用水中铜的限值2.0mg/L是非常安全的。试验数据为今后各国修订饮用水中铜的限值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为特殊情况下通过饮水补充铜的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秉衡教授和朱惠刚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参加了上述有关饮用水铜的阈值的第二阶段的研究。74名女性志愿者在研究小组的指导下进行了连续11周临床试验。中国志愿者试验在2000年7月结束,是四个国家中完成的最早的,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